首页

优美之家sm论坛

时间:2025-05-30 00:46:20 作者:外媒:乌称已向俄递交停火文件 敦促俄方尽快提交“备忘录” 浏览量:31725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心相近|“我们就是未来”——习近平主席的关怀激励中非青春“同路人”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韩梁 魏梦佳

  “面向未来,我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郑重宣布。

  北京交通大学的肯尼亚留学生阿布里里激动地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让他看到了中非命运与共的美好愿景,也看到了中非青年充满机遇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给予年轻人的关心和关爱,对中非携手迈向现代化有重要意义。”阿布里里说,“因为我们就是未来。”

3月2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人们参观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图片展。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亲切寄语:“我相信,只要中非友好的接力棒能够在青年一代手中不断相传,中非命运共同体就一定会更具生机活力。”

  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近年来,中非合作许多重要举措都着眼青年、培养青年、扶助青年。一封封复信向非洲青年传递着温暖寄语,习近平主席的重视和关怀,激励着青年群体为传承中非友好、携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对未来充满憧憬

  阿布里里是中非合作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复信赴华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的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阿布里里就是写信的一员。

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阿布里里(中)、薇姬·万盖奇(右)在学校合影。新华社记者 乔继红 摄

  2017年建成的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是肯尼亚首条现代化铁路,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承建方中国路桥公司还与北京交通大学共同开展项目,为肯尼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专业人才。一批肯尼亚青年前往中国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阿布里里也在其中。

  阿布里里2018年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轨道交通与信号中控专业,本科毕业后回到肯尼亚,在蒙内铁路担任铁路信号工程师。在工作中,他深感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一年后再次回到北京交通大学,攻读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

  “在中国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与我在蒙内铁路的工作很契合,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阿布里里说,他想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为肯尼亚的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非洲大陆上,更多像蒙内铁路一样的中非合作项目正在为非洲年轻人插上梦想的翅膀。

  阿布里里说,蒙内铁路项目上,70%左右的员工是年轻人。“我们都为能在这样一个改变历史的项目上工作而自豪。”

  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薇姬·万盖奇职业理想是成为土木工程师,为肯尼亚设计更多低碳环保的铁路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宣布的一系列新举措,让她对未来生活越发憧憬:“中国在非洲实施的项目,特别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将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研究非洲问题,探寻非洲方案

  在北京大学读博的乍得留学生托马·东洛纳·阿达瓦告诉记者,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中的“文明互鉴伙伴行动”让他感到振奋。他相信,中非之间继续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两国青年之间增进交流和思想碰撞,将为中非关系长远发展注入力量,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提供支持。

北京大学乍得留学生托马·东洛纳·阿达瓦在学校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乔继红 摄

  2021年,阿达瓦等45名北京大学留学生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讲述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他回忆说:“我们每个人都把在中国目睹的发展奇迹写进了信里。”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极大鼓舞了这些年轻人。“习主席鼓励我们走出校门,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并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阿达瓦说。

2023年6月26日,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尼日利亚青年尼克(右)和同学在学校教学温室大棚查看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此后阿达瓦陆续走访了新疆、甘肃、云南等15个省份,细心观察和学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在多年探索中形成的,这带给非洲国家宝贵的启示。”阿达瓦说,“我们也应该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阿达瓦将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定为“非洲问题、非洲方案”,并已在乍得、布基纳法索、马里、肯尼亚等国家展开了田野调查。“此次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共同宣示的这些新政策和新举措,将为中非青年的人生带来新机遇。”他说。

  创造“人人都参与其中”的未来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雷妤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演讲中提出的中非“文化丝路”计划、“中非人文交流年”等一系列加强人文交流的举措,让她心潮澎湃。

2023年8月18日,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举着“中南友好”书法作品。(受访者供图)

  雷妤曾是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老师。这所孔子学院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德班理工大学共建。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南非访问时见证了它的成立。2023年,习近平主席复信该学院50名师生,鼓励他们“努力做传承发展两国友好事业的使者,为促进中非友谊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所孔子学院工作的7年间,中方院长吴林深切感受到非洲青年人对中国语言、文化和国家发展的兴趣日渐浓厚。“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理解中国人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和创新拼搏的精神,更加明白中国人尊崇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文化理念。”吴林说,“青年已成为中非友谊传承的重要纽带,成为中非互学互鉴的重要载体。”

8月30日,在位于湖南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内,“中非文化与经贸研学”活动受到欢迎。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报道此次峰会的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卢克曼·萨尼感慨道,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带给人面向未来的希望”。

  乌干达《新愿景报》记者布巴莱·阿德里安·布瓦尼卡说,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为中非青年发展赋能,将青年人才的成长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创造一个“人人都参与其中”的未来,推动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同路人才是真朋友。”在元首外交推动下,中非各领域、各层次的青年交流合作正不断深入推进,中非青年将在现代化征程上更加紧密地携手,合力书写更多“真朋友”的新故事。(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走进红船起航地 谱写嘉兴新篇章

爬长城、逛故宫、夜游鸟巢、在中国校园里与同龄人交朋友……连日来,24名来自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的孩子们马不停蹄,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深入感知中国。

(新春走基层)山东特色农产品“打包”出海 丰富“国际餐桌”

公园成立以来,三江源地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兔狲、藏狐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

“中国天眼”发现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高度随机

答: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只有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坚决维护和贯彻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才能保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存款“失宠”?4月新增存款减少近4万亿 悄然流向理财市场

原子能法草案也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杨合庆介绍,原子能法制定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共8章53条,由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起草,主要对原子能和平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监督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制度举措,核燃料循环体系建设监管,规范和促进核电、核反应堆和核技术应用,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原则和核事故应急,原子能进出口管理措施以及有关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布 大湾区70家企业登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